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预计2029年将超过3000亿元 [1] - “谷子经济”快速成长,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新现象 [1] 产品质量问题表现 - 产品存在污渍、掉漆、严重色差、弯折破裂等情况 [3] - 材质缩水、尺寸不足、印刷模糊、颜色黯淡等问题屡见不鲜 [3] - 有消费者反映接触产品后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怀疑产品含有过量甲醛 [2][3] - 部分产品存在易燃、易爆等特性,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8] 生产环节风险 - 一些非正规产品为降低成本使用不合格原料,可能含有过量甲醛、重金属等有害化学物质 [5][6] - 部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未经过严格质量检测,存在质量不稳定情况 [8] - 产品可能含有增塑剂、TVOC、甲醛等风险物质,易导致内分泌干扰、呼吸道刺激甚至神经系统损害 [6] 销售环节问题 - 部分商家因利润空间大,可能销售无合格证的“三无产品” [9][10] - 市场上存在包装上仅有简单使用说明,缺乏产品质量保证的产品 [10] - 未成年人好奇心强且鉴别能力差,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11] 监管挑战 - 一些新兴网红玩具既不属于儿童用品也不属于学习用品,存在标准缺失和监管盲区 [12][13] - 产品在商品属性认定和法律标准适用方面缺少成熟经验,执行标准边界模糊 [14] - 缺乏有针对性的质量标准,监管部门判定存在困难 [14] 质量安全护航措施 - 市场监管部门已将“谷子店”纳入日常监管,要求产品符合产品质量法,部分玩偶类产品需获得CCC认证 [16] - 建议尽快出台产品或行业标准,并对校园周边商店、文具店及批发店等重点场所加强监管和抽查检测 [16] - 电商平台需加强对商家的准入审核,要求定制商家提供生产工艺说明、原材料来源证明及质量检测报告 [16] - 提醒消费者购买前了解商品材质、生产厂家等信息,拒绝“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 [16]
财经聚焦丨风口之上 “谷子”质量如何保证?
新华社·2025-08-13 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