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美丽中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央视网·2025-08-13 23:48
长江生态修复成效 - 长江水质显著改善,干流水质评价从2016年的优提升至2024年干支流全优,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从82.3%升至98.6%,劣V类断面基本消除 [10] - 水生环境明显恢复,沿岸植物群落结构优化,耐污植物减少、喜清水植物增加,小鱼小虾数量增多 [9] - 物种多样性稳步回升,2021-2024年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较2017-2020年增加36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长鳍吻鮈、红唇薄鳅回归 [13] 沿江产业转型升级 - 宜昌取缔沿江1公里内40余家化工企业,化工产值曾占当地工业产值三分之一,通过企业搬迁至产业园、取缔非法码头及采砂场,腾退岸线超42公里 [4][6] - 长江沿线数十座城市同步推进生态修复,江滩从垃圾堆场、密集码头转变为生态绿廊和滨江公园 [6] - 绿色航运加速发展,纯电动船、氢能源船等智能船舶逐步替代传统燃油船,减少航道污染 [19] 生物保护与种群恢复 -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达1249头,较5年前增长200多头,频繁出现在沿岸水域 [11][13] - 实施十年禁渔政策后,江豚栖息环境改善,与人类活动形成良性互动 [11] 渔民安置与转产保障 - 长江沿岸十多万渔民转产上岸,其中宜昌白水港村360位渔民全部转产,300多年捕鱼历史终结 [16] - 政府落实退捕补贴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如厨师、电焊工),6个月内完成协议签署、资金发放及安置工作 [18] - 部分渔民转型为护渔员,参与长江生态保护工作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