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春总是最动人的”(面对面)
人民日报·2025-08-14 06:10

核心观点 - 上海芭蕾舞团将茹志鹃同名短篇小说改编为芭蕾舞剧《百合花》 通过年轻团队和创新舞蹈语言展现战争背景下的青春故事与人性温情 [1][2][3] 创作背景与团队 - 改编自5000余字短篇小说 由茹志鹃女儿作家王安忆执笔剧本改编并全程参与创作 耗时一个月完成剧本 [1] - 艺术总监辛丽丽于2022年冬季提出改编构想 与王安忆拥有多年合作默契 创作中允许加入爱情元素以支持双人舞编排 [6] - 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低于24岁 通过三年排练周期呈现青春主题 其中"借被子"关键情节单独打磨八个月 [2][3] 艺术创新与呈现 - 突破原著缺乏戏剧冲突的局限 通过舞蹈语汇具象化质朴人物形象 如通讯员与新媳妇的情感互动 [2] - 将日常行为"借被子"转化为舞台亮点 通过活泼有趣的编排展现战争中的温情 [2] - 采用纯真欢快的舞剧风格契合小说基调 三段主要人物舞蹈构建深厚情感联结 [3][5] 文化价值与影响 - 定位为红色题材与青春剧双结合 聚焦普通人的情感叙事 强调历史中"不变"的精神价值 [3][7] - 通过采风与反复修改等创作过程 还原小说人物形象 使文学记忆通过舞台表演获得新生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