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难忘胜利之夜
新华社·2025-08-14 11:25
画作《胜利之夜》的核心内容 - 丰子恺在日本投降后三日创作漫画《胜利之夜》,描绘普通家庭欢庆抗战胜利的历史瞬间[1][4] - 画面呈现暖黄吊灯下父母高举幼儿、母亲慈爱注视、橘猫陪伴的家庭欢庆场景[3][4] - 画作右上角标注"胜利之夜"及创作时间"日本投降后三日",左侧有"子恺画赠"题字及钤印[4] 画作中的象征意义 - 画面中心电灯象征重庆大轰炸期间民众被迫熄灯避袭,胜利后终获光明自由的珍贵时刻[5][7] - 灯光代表重庆民众"愈炸愈强"的抗战意志,胜利夜全城灯火成为民族胜利的集体呐喊[5][7] 历史背景与社会反响 - 重庆大轰炸期间日军持续空袭导致山城陷入黑暗,民众需夜间熄灯躲避袭击[5][7] - 抗战胜利消息传来后,全国出现自发庆祝:重庆家庭点亮灯火、延安民众火炬游行、北平商店张贴庆祝标语[8][11] - 丰子恺之女记录胜利夜场景,描述平日拘谨的朋友主动讨酒狂欢至凌晨的全民喜悦[8] 文化价值与当代意义 - 作品通过家庭视角记录重大历史节点,成为重庆建川博物馆暑期参观热点展品[1][11] - 博物馆创始人指出画作既保存城市记忆,更凝聚中华民族不屈精神与和平愿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