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财政贴息政策 被称作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 [1][2]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和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商业银行利率水平的1/3 政策实施期1年 [2] - 服务业贷款贴息聚焦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领域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 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2] - 政策设计体现普惠性 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 满足多元化 多层次消费需求 [2] 政策实施机制 - 两项贴息政策未设置复杂申请程序 只需满足基本必要条件即可享受政策支持 [2] - 政策涉及经办机构操作 金融监管 财政资金管理等多个环节 各部门将密切配合防止贴息资金被套取挪用 [4] - 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经办机构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 期限 利率 做好贴息资金测算 审核 申请工作 [5] - 对服务业贷款贴息 经办银行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优化操作流程 动态跟踪贷款流向加强资金用途管控 [5] 政策协同效应 - 政策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服务供给两端发力 体现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配合 [3] -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已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消费领域信贷供给 [3] - 截至6月末 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8万亿元 [3] - 通过1%贴息比例测算 1块钱贴息资金可能带动100块钱贷款资金流向消费领域 发挥公共资金引导作用 [3] 后续工作安排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调整贷款经办机构范围 [3] - 商务部将开展政策宣传解读 强化贴息政策审核把关 做好实施效果跟踪问效 [5] - 中国人民银行将配合财政部门抓好政策落实 加强信息共享促进政银企融资对接 [5]
四部门详解两项贴息政策
新华社·2025-08-14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