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物印记
新华网·2025-08-14 12:26
遗址历史与建筑特色 - 元上都遗址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草原都城,201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整体布局分为宫城、皇城、外城等分层放射状结构,以皇家宫殿为中心 [1] - 遗址完美吸收中原文明礼制下的城市营建理念,体现中轴对称、尊重自然、多元包容特点,建制以中轴线为核心建设大型建筑,承袭唐宋明清传统城市风格 [1] - 核心建筑大安阁高约69米,采用中原风格纯木质榫卯结构,面阔9间进深5层,外观4层暗含3层共7层,西南角出土汉白玉雕龙角柱高2.1米宽0.53米厚0.52米,雕有五爪龙与花卉纹 [2] 遗址规模与保护措施 - 遗产区面积约251平方公里包含城址、关厢、墓群等,缓冲区面积约1507平方公里涵盖敖包群及多种地貌 [2] - 核心区部署覆盖40平方公里的数字化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与卫星遥感技术实时传输温湿度、沉降数据至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平台,实现全链条数据管理 [3] - 已完成明德门钢化玻璃隔离工程、御天门钢网隔离工程,在保护文物本体同时提供游客近距离观察条件 [3] 文化价值与开发项目 - 出土文物具有多民族文化交融特征,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物见证 [2] - 当前推进10个项目包括文化遗产博物馆展陈提升、重要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通过项目实施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