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美丽中国】生态“含绿量”成发展“含金量” 看石漠化山村的绿色蜕变
央视网·2025-08-15 00:28
海雀村:曾经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覆盖率不足5% 地处乌蒙山区深处的海雀村,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曾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20世纪80年代,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不足5%,水土流失严重。村民居住在透风 漏雨的叉叉房里,与牲畜同居一室,生活极端贫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性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央视网消息:"海拔两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家里无吃穿。"这句俗语曾是贵州省毕节市海雀村的一个缩影。这里地处乌蒙山深处,曾是典型的石 漠化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5%,一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性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如何能让当地摆脱生态恶化、越开垦越贫穷的循环怪圈呢?多 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石漠化地区的发展,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毕节要"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这为毕节的石漠化治理和 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如今的海雀村发生了哪些变化?8月14日的《看见美丽中国》,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夏日的海雀村被绿色植被和树木环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家家连通水泥路,户户建起小洋楼。不过,您能想象到吗?时间拉回到几十年前,这里放眼皆 是荒芜的山头,可以说是一个"石头村"。 总台记者 苟顺庭 :我手机里展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