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脱贫产业兴 日子有奔头——来自三省七县脱贫村的调研之一
人民日报·2025-08-15 05:56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在广大脱贫地区,脱贫攻坚成 果巩固拓展得怎样?乡村全面振兴衔接推进如何?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好吗?他们有哪些新期盼?带 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深入3省7县20多个脱贫村调研,用脚底板丈量新时代的山乡巨变,用心用情记录 脱贫地区干部群众的所思所盼,敬请关注。 产业联农带农更紧密 "尝尝我们的罗汉笋,又嫩又脆!"刚进厂区,王先忠就笑吟吟地递上一袋即食竹笋让记者尝尝。 6年前,王先忠回到老家——乌蒙山区的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杉树乡细沙河村,办起竹笋加工厂。"笋子 两季采收、全年加工,订单多的时候,节假日都得加班。"王先忠说,公司与当地3400户笋农建立了合 作关系,工厂长期用工180人左右,其中64人是脱贫户。 改造低产竹林,引进培育加工企业,拓宽产品销路……在昭通,过去不值钱的竹子,去年实现综合产值 191.6亿元。管护、采笋、伐竹、加工、外销,竹笋产业承载起一户户脱贫家庭的生计。 彝良县牛街镇三合村脱贫户刘礼翠家有40多亩竹林,去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眼下,还有半个多月就要 采秋笋,刘礼翠两口子管护竹林更加上心,"跟小草坝镇云竹合作社说好了,到时间他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