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1][7] - 固态电池研究取得多项原始创新突破,包括揭示短路机理、开发新型硫化物固体电解质、解决锂元素可视化检测难题,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应用 [1][2] - “十四五”期间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运营、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飞行 [2] - 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接近2.7%,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 [2] - 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和最多的百强科技创新集群 [2] 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生态 - “科大硅谷”平台集聚科技型企业和科创服务机构超7000家,引育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突破2500亿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4] - 陕西、山东、辽宁等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上半年全国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成交额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5] - 北京、上海、湖北等地深化人才评价、基础研究支持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6] - 上半年经济增速超预期,外资机构如花旗银行、瑞银集团、高盛集团、摩根大通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6]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 - 柳钢集团通过数字化转型精准优化生产成本,研发投入强度达3.6%,开发38个新产品,形成核心专利203件 [7] - 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7] - 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企业数量增至500多家,市场规模今年有望突破2.5万亿元 [8] - 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个百分点 [8] -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 [8] 未来产业布局与消费新增长点 - 中电信量子集团“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入驻国家超算互联网,推动量子技术规模化、实用化 [9] - 美国彭博社预测中国高科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26年将增至19% [9] - 宝马全球信息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南京,并与清华大学合作探索AI及固态电池技术 [9] - 过去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56.2%,比“十三五”时期提高8.6个百分点 [10]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0%,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33.3% [10] 服务消费与城市更新 - 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旅游、演出市场持续红火,全国电影票房超292亿元,同比增长超20% [10] - 城市更新激活消费新场景,如浙江台州官河古道运用AR技术打造元宇宙街区,节假日单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 [12] - 上海浦东、山东潍坊、湖北黄石等地通过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减少寻找车位时间40%,管理地下市政基础设施 [13]
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人民日报·2025-08-15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