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产业向"AI+"迈进 - 中国AI产业正从技术叠加走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 形成覆盖基础层 技术层 应用层的完整体系 发展核心是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1] - 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为行业注入新动能并反映全球科技竞争版图变化趋势 [1] 基础层发展现状 - 2024年底中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 其中智能算力90EFLOPS占比超30% 通过"东数西算"战略显著降低算力与能源成本 [1] - 国产芯片在云端训练 边缘推理场景份额持续扩大 但高端训练环节仍存在技术瓶颈 [1] 技术层创新进展 - 中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占全球总量40% 拥有71家AI独角兽企业占全球271家的26% [2] - 开源社区通过知识共享降低开发门槛 加速创意到产业应用的转化效率 [2] 应用层渗透情况 - 中国AI场景渗透深度广度全球领先 53%企业用AI打通业务流程 18%头部企业以AI重构端到端流程 但仅9%实现显著价值转化 [2] - 数据治理能力不足和专业人才短缺是制约AI应用发展的主要因素 [2] 市场规模与挑战 - 2024年AI核心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增速超20% 预计2025年达8000-10000亿元 全产业链规模有望达5万亿元 [3] - 生成式AI快速普及 302款备案大模型用户超6亿 头部产品日活突破3000万 [3] - 行业面临技术同质化与应用碎片化挑战 部分千亿参数模型在垂直领域效果仍逊于国际顶尖竞品 存在资源浪费风险 [3] 国际合作方向 - 中国可通过技术赋能与全球南方国家共建生态 与发达国家侧重技术互补和标准互认 在国际组织层面强调普惠合作打破西方垄断 [4] - 需通过生态共建打造覆盖不同类型伙伴的合作网络 增强全球AI治理参与度 [4] 产业升级路径 - 需从铺摊子转向提质效 突破关键技术 深挖应用场景 提升响应能力 拓展国际合作 增强生态话语权 [4]
刘典:从AI到“AI+”,如何实现产业跃迁
环球网资讯·2025-08-15 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