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成都世运会有哪些绿色“碳”点?
四川日报·2025-08-15 09:16
核心观点 - 成都世运会通过低碳场馆改造、绿色能源应用和循环利用体系实现碳中和目标 [1][3][5] 低碳场馆建设 - 全部27个竞赛场馆无新建场馆 其中9个依托湖泊公园临时搭建 [2] - 水上竞技中心兴隆湖拥有4500余亩生态水域 水质达Ⅲ类标准 [2] - 场馆改造优选绿色建材标识产品 最大程度减少生态环境影响 [2] 清洁能源应用 - 开幕式场地主备供电源分别承接攀西、川西清洁能源基地电能 [4] - 开闭幕式、世运村、竞赛场馆等场景广泛推动清洁能源应用 [4] - 赛事期间使用新能源汽车提供摆渡服务 [3] 低碳交通体系 - 构建"轨道+骑行+步行"无缝衔接慢行系统 [4] - 观众通过地铁换乘绿道骑行或步行抵达赛场 减少交通碳足迹 [4] - 市政道路路灯采用绿色节能光源 赛后继续服务市民 [5] 资源循环利用 - 奖牌"竹光"由报废汽车回收金属再造而成 [5] - 建成15分钟便民回收网络 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可追溯回收 [5] - 慢行绿道网络和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将持续服务城市管理 [5] 碳中和机制 - 发布绿色低碳办赛行动指南 提出碳减排具体措施 [3] - 推出碳中和领航员计划 号召企业通过碳信用捐助支持碳汇项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