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变身”600多种产品(深阅读)
人民日报·2025-08-16 06:11
盐碱地改良与育种 - 滨州市通过选育耐盐碱品种成功改良120多万亩盐碱地,将"不毛之地"变为良田[2] - 育种团队采用人工模拟盐碱池进行定向培优,通过"咸水浴"筛选出抗盐碱品种"裕田麦126"[3][4] - 抗盐碱小麦品种推广初期遇阻,通过示范种植和产量验证后获得农户认可,种植面积从试验田2亩扩大到300亩[5] 小麦精深加工 - 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将小麦麸皮价值从每吨1800元提升至3万元,提取出400公斤膳食纤维用于高附加值产品[7][8] - 小麦加工产业链延伸至600多种产品,包括挂面、面包、蛋白肽等,使每吨小麦产值从3700元提高到9140元[12] - 公司实现小麦利用率接近100%,每年节约粮食50万吨[13] 循环经济模式 - 公司将酒糟废液转化为液态饲料,替代部分生猪饲料,年出栏生猪10万头[14] - 通过厌氧发酵处理猪粪和酒糟废液,产生沼液改良盐碱地,同时利用沼气发电[15][16] - 循环模式实现年节粮2.8万吨,节省废水处理费5400万元,饲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生猪养殖经济效益提升20%以上[16] 科技创新成果 - 滨州市已自主繁育12个优质小麦新品种[6] - 公司研发定制滤布技术解决麸皮分离难题,显著提高生产效率[10][11] - 通过精深加工将谷朊粉价值从每吨1.6万元提升至22万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