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艺术”赋能 山城探索暑期研学新路径
新华网·2025-08-17 15:20
红色研学教育发展 - 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岑溪乡中心校30名儿童在爱心企业资助下观看重庆1949大剧院舞台剧,通过声光电效果增强历史感知 [1] - 重庆红岩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发6类40余门课程和5条研学线路,包含探访革命旧址、诗词赏析、美术绘画等活动,暑假接待未成年人超20万人次、研学团队40余个 [3] - 沙坪坝区打造红色研学品牌,建设25个实践基地,串联19处红色文化遗址,推出15条精品研学路线 [5] 沉浸式教育创新 - 重庆1949大剧院依托演艺资源打造沉浸式研学课程体系,暑假接待青少年2万余人次,通过"科技+艺术"实现历史与青少年的"对话" [5] - 青少年在研学中通过情景扮演诵读《囚歌》,"化身"江竹筠等英烈,增强历史代入感 [5] - 重庆郭沫若纪念馆通过"孩子剧团"展板等特色展览,让青少年深入了解抗战历史,激发报国志向 [6] 教育与社会联动 - 爱心企业资助偏远地区儿童参与红色研学活动,学生反馈"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立志为社会做贡献 [1] - 小学生受小萝卜头故事触动,自发捐赠学习用品至纪念馆,体现研学教育的情感共鸣效果 [3] - 沙坪坝区教委联合文博场馆开设抗战胜利80周年特展,提升红色研学历史"厚度"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