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雄安新区在"两山"理念指引下通过生态、生活、能源三方面实践实现绿色发展 形成"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典范 [1][8][14] -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绿水青山直接转化为经济收益 包括旅游收入增长、就业机会增加和能源成本节约 [15][20][35] 生态建设成效 - 白洋淀生态显著改善 野生鸟类数量达296种 较新区设立前增加90种 [9][22] - 累计造林48.1万亩 森林覆盖率从11%提升至35% 发展林下经济3万亩 带动就业近10万人次 苗木销售超6000万元 [10][24] - 苗景兼用林1.6万亩创造就业岗位2万多个 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保障双赢 [10] 绿色生活体系 - 构建"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的绿色生活圈 林荫停车位2327个 车内温度比露天车位低约5摄氏度 [11][25][26] - 2035年绿色交通出行比例目标达90% 公交站点服务半径从500米缩短至300米 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 [11][29] - 新建城区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100% 累计减碳140多万吨 [14][28] 清洁能源应用 - 雄安站屋顶光伏板累计发电2878万千瓦时 相当于2000家庭年用电量 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23万吨 [12][31] - 中国中化大厦安装4500平方米光伏产品 年发电超45万千瓦时 满足45%照明用电 年省电费30万元 [13][33] - 中国华能总部采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热 能耗比标准降低20% 年节约标煤7399吨 相当于2000家庭燃煤取暖量 [13][34] 经济效益转化 - 白洋淀旅游人数从2015年234万人次提升至2024年697.32万人次 [23] - 地热供暖成本从燃煤26元/平方米降至16元/平方米 家庭冬季可省2000元 光伏余电上网年收益5000元/户 [32] - 绿色交通体系使家庭年省汽油费约5000元(按每户1车计算) [29]
从安吉到雄安,“两山”理念的三本“账”
人民网·2025-08-17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