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2025-08-18 06:01
中国式现代化与实干精神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干兴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核心路径,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2][11] - 党的二十大提出"两步走"战略: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通过实干落实规划目标[2] - 新能源汽车产业案例显示,通过长期技术研发投入(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关键领域突破)实现全球领先,印证实干成效[8] 产业发展实践案例 - 自贸试验区建设体现从实际出发的实干精神,基于全球贸易规则重塑和开放需求,现已成为高水平开放新高地[9] - 雄安新区采用"三城协同"(地上/地下/云上)规划模式,通过精细化实干打造未来之城典范[9] 干部队伍建设要求 - 党员干部需摒弃空谈作风(如口号式落实、消极懈怠),必须真抓实干才能推动改革落地[5][10] - 优秀干部典范(焦裕禄、谷文昌、廖俊波)证明实干需结合"敢干愿干+能干会干"的双重能力[10] - 主题教育明确"实干担当促进发展"目标,要求干部以钉钉子精神落实中央部署[10][13] 方法论与实施路径 - 坚持系统观念方法论:统筹全局/局部、当前/长远等关系,科学推进改革[14] - 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原则,需下足细功夫/苦功夫确保政策不偏离[13] - 掌握历史主动精神,主动破解发展难题(如新能源产业机遇捕捉)[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