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的科技应用 - 基坑气膜在北京等大城市更新改造中应用,主要作用为降尘降噪,测试显示噪音降低至少20分贝以上,扬尘隔绝率达90% [1][3] - 气膜内部环境可控,通过6台风机持续送入新鲜空气并过滤排出扬尘,为施工人员提供舒适工作环境且不影响外部空气质量 [5] - 气膜可实现风雨无阻施工,在大风、雨、雪等天气条件下仍能作业,有效缩短工期,该技术已在多个城市市政工程和更新项目中广泛推广 [7][9] 城市生命线的智慧化管理 - 安徽合肥为液化气瓶建立数字“身份证”并推行“一瓶一码”智慧管理制度,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安检并将数据实时上传至智能监管平台 [10] - 全市220余万只在用气瓶、近40万户数据实现100%接入智能监测系统,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12] - 合肥市建成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布设8.5万套感知设备覆盖137座桥梁和7316公里管线,累计预警燃气泄漏及内涝等险情1100余起 [14] 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融合 - 哈尔滨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通过保护和修缮百年俄式老建筑群,以场景和文化还原方式展现新活力,实现传统与时尚交织 [15][17] - 开封对全长14.4公里的古城墙实施“针灸式”微更新和微改造,坚持既保护又保留的原则,打造城上游览研学、城内通路行车等生态旅游环 [19][20] - 开封今年将实施49个城市更新项目,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展现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22] 体育设施融入城市更新 - 河北石家庄利用边角地块和拆违腾退空间建成近千个球类运动场地,包括966个球类场地和388座公园游园,拓宽市民运动空间 [23][27] - 当地举办1000多场体育赛事,包括马拉松、三人制篮球、五人制足球等,并创新加入特色市集等配套活动,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 [29] - 体育设施的普及使市民运动半径显著缩小,例如从需骑车二十多分钟缩短至步行五分钟即可到达 [25]
“科技范儿”“智慧范儿”“文化范儿”“运动范儿”……城市更新展现“新”气象
央视网·2025-08-18 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