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财观|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5-08-18 17:50

智慧养老产业概述 - 智慧养老产业核心在于将智能技术应用于养老服务 通过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整合人、物、信息及服务资源 解决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匹配问题[1] - 在中国老年人群快速增长与养老服务人员短缺背景下 智慧养老成为产业重要内容及推动养老服务升级的关键力量[1] - 产业发展依赖金融支持 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对初创及研发阶段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承担重要角色[1] 商业银行支持模式 - 跨界融合模式:整合银行与保险等机构资源 创新养老金融服务模式 例如2024年11月浦发银行与中国太保寿险联合推出"康养芯空间" 整合康养服务与养老金融资源[2] - 多元化服务模式:针对康复辅助器具制造、适老化改造、医疗科技等领域提供多样化金融支持 例如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涵盖结算、授信、贸易融资等一揽子服务方案 并通过手机银行"银发地图"平台提供推广支持[2] - 智慧养老金融服务体系:银行通过与养老服务机构、老年大学合作 依托金融科技搭建服务平台 例如2024年工商银行推出"银发产业云"平台 农业银行集成信息技术落地智能健康监测、呼叫及食堂管理系统[3] - 风险管控数字化:通过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提升风险监测灵敏度 例如工商银行构建企业级隐私计算平台促进医疗、健康等多方数据合作 建设银行打造"四位一体"安心养老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风险监测[4] - 精准分类授信:根据养老服务机构、智能设备制造商、健康管理平台等细分类型提供定制化产品 例如上海银行为普惠性养老机构提供优先授信、优惠利率及绿色审批通道[5] 产业融资难点 - 金融服务难以精准对接:企业展业模式多元且行业处于起步阶段 融资需求个性化强 技术更新快导致研发投入需求大 变现周期长且现金流不稳定[6] - 无形资产估值困难: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资产缺乏标准评估体系 抵押品价值难以快速定价 导致银行业务模式难以批量复制[6] - 融资来源单一:养老产业金融发展不平衡 保险公司投资受限 金融机构因牌照、人才不足导致创新与服务意愿低 企业自身融资渠道有限[7] - 轻资产企业适配困难:智慧养老企业多以轻资产为主 缺乏传统抵押物 与银行重资产、重抵押的审批模式不匹配[7] 发展建议 - 关注政策与区域布局:密切跟踪国家政策指引 例如对接工信部每年发布的养老产业名单企业 在老龄化程度高的上海及数字化水平高的深圳等地区探索可复制经验[8] - 加强市场研究与需求对接:分析细分领域供需变化 针对不同阶段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优化授信审批模式 综合考量技术研发能力及行业影响力等非财务因素[9] - 提升无形资产评估能力:对接国家知识产权部门获取多维信息 完善内部评估机制与专业团队建设 加强与外部中介机构合作提高评估专业性[9] - 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通过投贷联动满足初创及成长期企业股权融资需求 利用金融租赁子公司支持重资产项目 为出口占比较大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及跨境支付服务[10] - 强化风险防范能力:利用政策性融资工具如贴息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AI、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行业数据 接入大模型技术辅助风险评估 建立多方合作机制降低单一机构风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