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80余载:烽火弦歌 生生不息
新华网·2025-08-20 03:26
历史背景与办学成就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 北大 清华 南开三校南迁昆明 于1938年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开启战火中办学历程[2] - 办学条件极为简陋 土坯墙铁皮顶教室 茅草顶宿舍 废汽油箱书架 师生坚守"刚毅坚卓"校训精神[4] - 联大在滇八年间约8000人就读 培养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2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70多位院士 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 抗战贡献与教育实践 - 1100余人从军报国 400多名外文系学生担任军事翻译 工学院增设《兵工学》《要塞建筑》等战时课程[6] - 师生开展抗战宣传 募集捐款 代写士兵家书等多种形式投身抗战[6] - "泡茶馆"学习成为特色 学生在茶馆点茶取书学习[11] 博物馆建设与参观情况 - 2000年参观人数仅2000人左右 档案保存寥寥可数[8] - 2018年依据梁思成林徽因规划图纸复原西南联大图书馆 作为博物馆完成陈列布展 并复原两间教室[9] - 2024年博物馆参观人数达123.53万人 较2000年增长超600倍[11] - 馆藏5000余张照片 上万件实物 通过10余年收集整理不断丰富[11] 精神传承与当代发展 - 西南联合研究生院由云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携手北大 清华 南开共建 办学3年[13] - 汇聚6所学校394名优秀导师 开设23个博士专业 17个硕士专业 在籍硕博生1840名[13] - 学生可共享多校资源 接受双导师指导 有机会到北大 清华 南开交流学习[13] - 讲解工作注重精神传递 通过"停课赏雨"故事引导儿童 通过邓稼先故事激发青少年科学报国热情[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