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社区概念与内涵 - 概念由建筑学家吴良镛提出,内涵丰富,涵盖住房、服务、治安、卫生、教育、交通、娱乐、文化公园等硬件和软件层面 [1] - 核心包含“两个最”:最舒适的步行可达范围(针对老人和孩子,约5到10分钟区域)和最基础的生活服务需求配套 [1] 完整社区建设标准与目标 - 住房城乡建设部2020年发布《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明确6大目标和20项建设内容 [2] - 6大目标包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活动空间充足、物业管理全覆盖、社区管理机制健全 [2] - 标准提供量化指标作为参考,但强调应因地制宜,以解决居民问题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 [2] 完整社区与城市更新的关系 - 完整社区建设是基于城市更新大背景推动的一项民生工程和城市建设工程 [2] - 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7%,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完整社区建设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进展与成效 - 2023年7月住建部等7部门在106个社区启动试点,截至2024年6月,18个省份扩大试点范围,共打造样板3000个 [3] - 试点建设改造养老、托育、便利店等各类服务设施2000余个,新增机动车停车位2.47万个、社区公共充电设施5900余个、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70余万平方米 [3] 推进完整社区建设的有效方法 - 建立协调统筹机制,整合各部门资源、资金、技术力量,实现完整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便民生活圈等工作的统筹联动 [4] - 坚持体检先行,通过细致的社区专项体检了解居民急难愁盼,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更新 [4][5] -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利用数字化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感知设备)赋能社区治理,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便利性 [5]
因地制宜推进完整社区建设
人民日报·2025-08-20 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