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公司聚焦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实融合可视化应用、行业智慧应用等新质业态,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自然资源管理、能源开发、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时空信息产品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测绘甲级资质、土地规划资质、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等专业资质证书[4] - 公司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已达百余项,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测绘科学技术奖、优秀测绘工程奖、陕西省专精特新企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称号,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单位,商业航天企业百强等多项荣誉[4] - 公司拥有二十余家分、子公司,并在中国香港设立子公司以拓展国际化业务,与政府部门、商业用户等客户群体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5] 业务构成 - 公司营收主要由遥感与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服务、空间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与集成构成,2024年遥感与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服务营收占比低于60%,空间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与集成营收占比突破40%[5] - 2024年遥感与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业务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1.48%,毛利率显著提升至39.93%,同比增加16.56个百分点[18] - 2024年空间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与集成服务营业收入0.74亿元,同比增长41.53%,毛利率略有下降至27.98%[18][1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50.61万元,同比增长14.95%,实现归母净利润583.29万元,同比增长1.43%,实现扣非净利润152.6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47]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1614.47万元,同比增长6.16%,归母净利润-623.28万元,同比减亏[47] - 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低于行业均值,2025年一季报为20.57%,为上市以来新低[51] 股东回报 - 公司自2022年至2024年连续3年分红,累计分红总额达到1556.88万元,2023年、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分别达到64.8%、63.65%,在IT服务行业中均位于前20%[3] - 自挂牌新三板至登陆A股市场(2014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分红10次,金额超过4800万元,累计现金分红率超过20%[47] 技术实力 - 公司拥有专利数量达到23项,较2023年年末新增14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较2023年末新增11项,参与完成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多项标准的编制工作[12] - 公司通过CMMI5级认证、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稳健级"认证等体系认证,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资质壁垒体系[2][16] - 公司完成天润多源遥感AI解译平台与天润大型语言模型平台的协同升级,开发出通过华为昇腾认证的天润地理信息多模态大模型应用平台[13] 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600万元,2023年及2024年研发强度持续超过9%[4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发项目有10个,包括"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处理研究""时空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研究""天润实景三维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V2.0项目"等[42] 市场机遇 - 时空信息产业2023年总产值达8111亿元,2013年至2023年复合增速超过12%,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1万亿元,2030年或达到1.8万亿元[24] -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5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6.8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超过25%,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5.3万亿元[28] - 2024年中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909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23%,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27亿元[31] -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33] 战略规划 - 公司明确"打造国际一流的时空信息服务企业"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全球化、平台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20] - 公司将在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遥感全产业链服务、智慧应用生态服务平台建设、个人用户创新应用场景等四个方面进行业务拓展[37] - 公司设立香港子公司,依托中国香港的区位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拓展机遇,2024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地政署营业收入占比达到18.36%,位居主要客户营收第一位[40] 资本运作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过1.4亿元[46] - 公司将围绕时空信息产业链,积极寻找具有核心技术或市场资源的优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46]
天润科技:深耕时空信息万亿赛道,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加速国际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