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范公示倡导文明旅游(民生观)
人民日报·2025-08-21 06:52
在规范中推进公示机制,在平衡中彰显治理智慧,方能让文明成为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公示违法行为,有效提升违法成本,直击"微小违法"治理的痛点。文旅场景中的违法行为,往往具有单 次危害小、取证难度大的特点。游客在景区刻字留名等行为,单次造成的损失或许有限,对景区来说, 受制于人力、技术等条件,往往难以及时取证,即便查处也多以口头警告或小额罚款了事,难以形成有 效震慑。公示相当于引入社会监督,倒逼游客文明素养提升。 公开公示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个体的惩戒,更在于对社会心态的引导,有利于推动形成不敢违、不能 违、不想违的文明旅游生态。对违法者而言,这种"名誉代价"往往比单纯的经济处罚更具约束力,有利 于规范行为;对潜在违法者而言,公示的案例是最直观的警示教材。网友普遍认为曝光比罚款更有用, 这种共识背后,是社会对文明旅游的集体期待。当公示行为与公众价值观形成共鸣,也许能逐渐催生行 动自觉。 当然,公示也要把握尺度,在惩戒与尊重间找到平衡。八达岭长城景区的此次公示便模糊了当事人姓 名,将其中一个字用"某"代替,没有暴露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同时,公示机制可以逐步完善,如根据 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社会危害程度,差异化设置公示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