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表现 - 8月21日A股总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连续7个交易日维持在这一水平[2] - 上证指数触及3787.98点 创10年新高[2]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 保险资金入市规模 - 2025年上半年保险资金新增入市资金超6400亿元 创历史新高[2][3] - 股票投资余额达3.07万亿元 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8.47% 创2022年以来新高[2] - 人身险公司股票规模2.87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6052亿元 财险公司股票规模1955亿元 较年初增加354亿元[3] - 一季度净流入3900亿元 二季度净流入2500亿元[4] 历史配置变化 - 2024年新增股票投资4855亿元[5] - 2023年仅新增523亿元[5] - 2022年减少6098亿元[5] - 2021年新增6226亿元[5] - 2020年新增3842亿元[5] 举牌活动分析 - 2025年举牌达30次 仅次于2015年的62次[2][8] - 2024年举牌20次[6] - 8月两周内举牌6次 偏向港股[9] - 银行板块被举牌12次 公用事业4次 非银金融和交通运输各3次[9] 投资偏好与标的 - 重仓股票220余只 新增买入70只 增持58只[11] - 偏好医药生物、化工、电气设备、电信服务、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等行业[11] - 港股银行股受青睐 因股息率4%-5%更高 且存在A/H溢价和税收优势[10] - 中国平安多次举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 持有工商银行H股流通股过半[9] 资金配置结构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39%[3] - 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及长期股权投资合计占比20.64%[16] - 债券投资余额17.87万亿元 占比49.31%[17] - 存款余额3.02万亿元 占比8.33%[17] 入市动因分析 - 负债成本刚性 预定利率降至2% 但仍有3.0%-3.5%产品续期保费流入[12] - 长端利率下行 债券回报率下降 需通过权益资产满足配置要求[12] - 存在久期错配问题 负债平均久期超12年 资产平均久期约6年[13] - 新会计准则下 更多权益资产计入FVTPL 举牌后可能以长期股权投资或FVOCI计入[14] 政策支持 - 偿二代监管标准优化 沪深300成分股风险因子由0.35降至0.3 科创板由0.45降至0.4[14] - 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上限最高提至50%[15] - 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15]
30次举牌、6400亿新增入市 保险资金在买什么?
经济观察网·2025-08-21 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