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这个博物馆,“可探”
新华社·2025-08-21 12:07

石峁遗址考古发现 - 遗址初建年代不晚于公元前2300年 大致废弃于公元前1800年 以10千米石砌城垣为界 由皇城台/内城/外城构成 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7] - 出土陶器包括陶罐/陶瓶/陶杯 骨器包括骨匕/骨哨/骨锥/骨针 玉器包括玉铲/玉环/玉刀[3][14] - 发现国内年代最早的口簧乐器骨簧 至今仍能演奏[14] 文化特征与工艺技术 - "藏玉于墙"习俗将玉制品嵌入石墙缝隙 表达辟邪祈福与希望城址稳固的愿望[7] - 出土和田玉等多种非本地玉料及海贝 证实先民与外界交流密切[8] - 人面石雕/动物石雕/石刻符号形态丰富 圆柱体双神面大石雕体量巨大且刻画传神[10][12] 重要文物与历史意义 - 2024年10月新发现鹰纹玉钺 四角有穿系透孔 正面刻敛翅姿态鹰纹 为解读文化信仰提供实物资料[8] - 人射马石雕中马的风格与甲骨文"马"字高度相似 暗示与殷商文化的潜在关联[12] - 遗址于2011年后两次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关考古成果已编入中学教材[5] 研究价值与未解之谜 - 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新资料 刷新对史前文明高度的认知[5][7] - 现存未解谜团包括先民来源/生活习俗/石刻符号含义/建造者身份/废弃原因等[14] - 随着考古发掘持续深入 未来可能获得新的历史注解[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