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控核聚变产业化竞赛鸣枪
证券日报之声·2025-08-22 00:40

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程加速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1] - 围绕“终极能源”的产业化竞赛已经启动,现实正加速推开“终极能源”的大门 [1] 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 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长脉冲运行,刷新世界纪录 [2] -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装置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摄氏度、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的“双亿度”突破 [2] - 中国核聚变正稳步从“科学可行性”向“工程可行性”迈进,已进入燃烧实验和实验堆阶段 [3]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 核聚变被纳入国家未来产业重点布局,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文件打造全链条未来能源装备体系 [3] - 上海等地方政府将聚变能源列为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培育的重点方向,先导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 资本与产业力量汇聚 - 中国聚变公司成立获多家能源巨头投资,总投资额约114.9亿元,中核集团控股40.29亿元,昆仑资本出资30亿元持股20% [4] - 民营力量加速探索商业化路径,如星环聚能公司目标是通过降低装置规模和成本加快商业应用 [5] - 诺瓦聚变能源科技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民营核聚变企业单笔融资新高 [8] 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 永鼎股份子公司东部超导研发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可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设备 [7] - 广大特材生产的核聚变超导线圈铠甲用材料已实现批量化供应 [7] - 国内产业链在超导材料、等离子体控制、氚增殖包层等环节已具备一定基础,部分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7] 商业化前景与时间表 - 我国可控核聚变预计将在2035年至2040年间实现发电目标,本世纪中叶有望从“科幻想象”迈向“工程现实” [8] - 商业化初期运行电价估计在1元/kWh左右,随着规模化建设推进可能降至0.1元/kWh甚至更低 [9] - 可控核聚变产业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研发事业,需要更多耐心资本参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