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起源 - 香格里拉村原名其拉村 1953年建村登记时使用其拉名称 1983年重建后恢复老名字[1] - 1928年约瑟夫·洛克首次探索该区域 通过《国家地理》将影像文字传播至西方世界[2] - 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依据洛克记录创作《消失的地平线》 塑造香格里拉文学形象[2] - 该村被认为是香格里拉概念的源头 洛克当年称其为嘎洛即现今香格里拉村所在地[2] 地理与自然特征 - 位于横断山脉深处 地处木里与稻城亚丁交通要道 海拔较高[3] - 拥有仙乃日 央迈勇 夏诺多吉三座雪山 水洛河与白水河在此交汇[2][3] - 包含原始森林 高山草甸 都鲁湖 五彩圣湖等多样生态系统[3] - 四季景观分明:春季高山杜鹃盛开 夏季草甸花卉绽放 秋季林相金黄 冬季雪景壮观[3] - 当地传说将雪山视为格萨尔王神驹蹄印 最高峰布姆达娃被视为月亮女神[4] 基础设施发展 - 2014年前物资完全依赖人背牲口驮 食盐等生活物资极为稀缺[6] - 2015年实现通电 首次使用电灯照明[6] - 2016年公路贯通 至水洛镇车程从两天两夜缩短至40分钟[6] - 2016年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村 开始旅游开发[7] - 2020年实现脱贫 村民收入显著提升[7] 旅游与经济转型 - 传统木楞房改造为旅游住宿 开始提供酥油茶等特色服务[7] - 当地牧民转型为登山向导 向游客讲述雪山历史文化[7] - 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平衡[7] - 通过旅游业实现收入增长 同时保持对自然环境的敬畏[7] 文化价值与定位 - 被视为香格里拉概念的地理与文化源头[2][5] - 洛克曾评价其为"这辈子再没见过这般撼人心魄的风景"[5] - 代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坚守[7][8] - 从偏远山村发展成为具有文化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6][7][8]
在木里,触摸香格里拉的心跳
四川日报·2025-08-22 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