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回想
人民日报·2025-08-22 06:1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瑞建交75周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复排 瑞士剧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于1962年创作的话剧《物理学家》,既是对经典的致敬,也是以当代 视角重新演绎反战主题。 从形式而言,复排版《物理学家》沿用了原作的两幕剧结构与三一律框架,将20年时空压缩进封闭场景 的2小时。故事发生在一家疗养院,3名年轻护士相继被害,警长将嫌疑锁定在3名"精神病患者"、物理 学家"牛顿""爱因斯坦""莫比乌斯"之间。通过一系列精妙构思,全剧从嬉闹滑稽的第一幕凶杀案侦破, 自然过渡到第二幕令人震撼的真相:物理学家们实际佯装疯癫。"莫比乌斯"发明了可以改变人类的技 术,科学家的良知让他深知这种技术一旦泛滥,就会被野心家利用引发更大灾难,于是装疯;"牛 顿"和"爱因斯坦"想要获取这项技术,也选择在疯人院装疯。但"莫比乌斯"以为焚毁的手稿,最终落入 真正疯狂的院长"博士小姐"手中,他的牺牲最后毫无价值。当喜剧外壳骤然剥落,悖谬与荒诞扑面而 来,观众在欢笑之余陷入沉思。 迪伦马特善于以喜剧形式呈现悲剧命题。在这轮演出中,创作者对这一风格进行了反差感十足的当代转 译。他们压缩了原作中的沉重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