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的家族背景与家世传承 - 南丰曾氏在谱系上远溯孔子的高徒曾子,世以儒学传家,至北宋英才辈出 [3] - 家族雅称"秋雨名家",源自祖父曾致尧对宋太宗言"未及江南一夜秋雨之为富也",体现关心民生的品质 [3][4] - 父亲曾易占为官清廉,因拒绝知州索贿而遭诬告罢官,坚持清白从政 [4] - 祖父和父亲身上关心黎民生计、坚持清白从政的品质在曾巩身上得到延续 [5] 曾巩的早年经历与科举仕途 - 曾巩十二岁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受欧阳修赏识 [6] - 在十七岁至三十八岁期间经历父亲失官、应试不中、身患重疾、父亲去世等多重变故 [6] - 家境困顿时"带经而锄",在名为南轩的简陋草屋中坚持自学,志向高远 [6][7] - 嘉祐二年三十九岁时与弟、妹夫等六人同榜中进士,该榜被称为"龙虎榜",群星灿烂 [8] 曾巩的为政理念与具体政绩 - 提出为政"始于思","正己而治人",其影响力不止于实际事务,而是能影响社会风气 [8] - 任福州军州事时,停办年赚三四十万钱的官办菜园,认为"太守与民争利,可乎" [9] - 改革福州寺庙住持推选办法,令僧众相互推选并当面颁发凭证,以此堵塞官员受贿可能 [9] - 任明州知州时拒收外商礼品,并向朝廷建言应明确规定各地官府不得接受礼品 [10] 曾巩的文学与史学成就 - 王安石以诗盛赞曾巩文章"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如长江汉水、天上北斗 [3] - 提出良史应有"四必":"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 [11] - 奉命编修《五朝国史》,时人评价"未有以五朝大典独付一人如公者",彰显其史才 [11] - 朱熹评价其文"自孟、韩以来,作者之盛,未有至于斯",并惋惜"何世之知公浅也" [11]
九州访廉 | 秋雨名家廉意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5-08-22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