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科普、教艺术,村里的暑假收获多|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2025-08-22 10:54
高校乡村志愿服务项目 - 兰州大学绿希行者公益支教团在甘肃省康乐县吴坪小学开展12天科普支教活动 由10名成员为20名小学生提供课程[2] - 支教团成员来自7个学院 覆盖地理地质 物理化学实验 医疗卫生等科普内容 采用实验和趣味运动会形式教学[3] - 项目自2010年启动以来累计超过300人次大学生参与 为1000多名中小学生提供科普服务[2] 艺术教育乡建项目 - 中央美术学院联合14所高校在四川省宣汉县开展艺术课堂 采用小班化教学 每组不超过5名学生[6] - 课程以《绿野仙踪》为灵感开展戏剧文本工作坊 戏剧创排工作坊和美育手工工作坊[6] - 项目通过公益美育方式实现高校与乡村互动 助力乡村青少年成长[6] 教学实施方式 - 科普课程采用每天上午3节下午2节安排 通过集体备课和观摩改进教学方式[3] - 艺术教育采用主讲老师配多名助教模式 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6] - 两个项目均注重实践互动 分别通过科学实验和艺术工坊形式开展教学[3][6] 项目成果与影响 - 科普支教使小学生从腼腆转变为主动参与实验和回答问题[3] - 艺术教育项目促使学生创作出黏土雪人作品和诗歌等原创内容[6] - 项目在15天周期内通过持续培厚艺术土壤方式影响乡村教育[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