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扩大农村有效投资和市场消费?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中国经济网·2025-08-22 14:24
韧性乡村建设 - 统筹发展与安全 将韧性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结合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 - 强制实施气候可行性研究 重新审视乡村发展规划 将灾后恢复重建与韧性城市建设及"百千工程"结合 综合提升山区防灾减灾能力和乡村韧性[3] - 推动平急两用公共设施建设 实现城乡资源融合利用创新 例如平谷区体育中心2小时内完成从运动场馆到应急安置点转换 安置400余人[4] 乡村消费市场发展 - 拓展多元消费场景 创新打造"京郊可漫步 山水可阅读 田园可疗愈"的消费场景 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5] - 超过70%北京市民每年至少有一次短途度假需求 其中近半数倾向京郊地区 需整合碎片化资源打造优质微度假目的地[6] - 推动农业农村与科技创新 地域文化 休闲旅游等深度融合 提供沉浸式高品质服务 带动民宿餐饮等业态发展[5] 农业产业发展 - 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培育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完善联农带农和收益分配机制[8] - 强化科技赋能 落实企业为主体科技创新战略 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 发挥农业中关村产业联盟等平台作用[8] - 强化品牌赋能 以"老字号"品牌焕新为纽带 支持企业在乡村建立原材料基地和加工车间 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8] 金融支持措施 - 加强金融创新 提高金融支农惠农广度深度和温度 促进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均衡[9] -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 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 支持联农带农效果好的加工项目[9] - 探索以设施农业资产 农业知识产权等为抵押的新型融资模式 支持农业中关村建设和"种业之都"建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