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抗战校史 厚植家国情怀(深聚焦)
人民日报·2025-08-24 06:30
图①:长沙临时大学部分师生步行前往昆明。清华大学校史馆供图 图②:云南师范大学内的西南联大原教室。云南师范大学宣传部供图 图③:西安临时大学师生翻越秦岭,迁往汉中途中。西北大学宣传部供图 图④:中国人民大学延河讲师团学生在延安中学讲课。诸泳一摄(人民视觉) 中山大学西迁办学线路简图 编者按: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进行了疯狂的破坏。许多大学被迫迁往西 南、西北等地恢复办学,师生共克时艰。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创办学校,培养坚定的革 命战士。这些学校为抗日救国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也为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来到一些学校的办学旧址,寻迹抗战历史,重温峥嵘岁月,感受学校师生传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 伟大抗战精神、服务当地发展的精神风貌和使命担当。 寻迹先辈 西南联大办学线路简图 西北联大办学线路简图 中国人民大学辗转办学线路简图 浙江大学西迁办学线路简图 同济大学西迁办学线路简图 立志科技报国 湖南长沙、常德、沅陵……在西南联大博物馆陈列的地图上,看到学长曾路过自己家乡,清华大学学生 文泽楷心头一热。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