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处暑书意
人民日报·2025-08-24 06:42

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分析《韭花帖》等古代书法作品 探讨处暑节气对书法家心境和艺术创作的影响 展现季节变化与艺术表现力的内在联系 [1][2] 历史作品分析 - 苏轼《前赤壁赋》记录秋日泛舟怀古感兴 米芾《秋暑憩多景楼帖》咏赞镇江多景楼壮观景色 王羲之《徂暑帖》与王岩叟《秋暑帖》均包含对友人的殷殷问候 [1] - 杨凝式《韭花帖》创作于处暑节气前后 共7行63字 记录品尝韭花酱佐羔羊肉后的闲适心境 作品呈现潇洒空灵的美学特征 [1] 艺术特色解读 - 《韭花帖》字距行距大幅拉开却保持行气纵贯呼应 章法布局清朗宽绰 点画凝而不重疏而不散 形成空灵简淡的美感 [2] - 作品前三行字距行距较密(首行最密集) 后四行趋于宽松 形成前密后疏的节奏变化 暗合处暑节气由热转凉的过渡特征 [2] - 与《秋暑憩多景楼帖》《秋暑帖》《徂暑帖》相比 《韭花帖》的节奏变化更具独特性 有效传递从热烈转向平和的意境 [2] 文化价值体现 - 季节轮换引发书法家心境微妙变化 《韭花帖》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岁月宁静与无华 帮助观者远离纷扰感受处暑时节的人文气息 [2] - 韭花酱以韭菜花和盐为主料 可添加白酒、姜、苹果等提升风味 其作为传统食品与书法艺术形成跨领域的文化呼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