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视点 | 网约车平台集体下调抽成比例 司机缘何体感不一
新华财经·2025-08-24 11:16

核心观点 - 网约车行业集体降低抽成比例以优化司机收入生态 但司机更关注实际时薪问题 行业需从抽成机制转向服务品质竞争[1][2][3] - 行业存在供大于求、多层抽佣及免佣卡争议等乱象 导致司机收入下降且实际获得感不强[4][5][6] - 专家建议以司机时薪为核心指标 通过多元化服务拓展和权益保障体系构建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7][8] 平台抽成调整 - 滴滴出行将每笔订单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 超出部分随单返还[2] - T3出行承诺最高抽成比例不超27% 并将26%-27%抽成订单占比从21%压降至17% 月单量超50单司机抽成上限为25%[2] - 曹操出行抽成比例从22.7%降至22.5%[2] - 高德打车推动不少于80家合作平台抽成比例上限不超过27%[2] 司机收入现状 - 上海网约车司机日均工作时长从10小时增至14-15小时 月收入从12000元降至8000元[4] - 东莞网约车司机日均出车10-13小时 月收入仅三四千元 相当于日收入100多元[4] - 部分司机反馈抽成降低后月收入仅增加200-300元 因平台优惠券成本变相由司机承担[2] 行业竞争格局 - 全国共有389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经营许可 环比增加4家[4] -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6月收到订单7.57亿单 日均订单环比增长1.6%[4] - 三亚、镇江等十余城市发布市场饱和预警 部分城市暂停新车办证申请[4] 多层抽佣乱象 - 订单转卖导致重复抽成 部分案例中司机实际被抽比例接近50%[5] - 案例:乘客支付312元 经平台转卖后司机端显示实收约250元 抽成29%后到手不足180元[5] - 相关规定未禁止订单转卖行为 导致多层抽佣持续存在[5] 免佣卡争议 - 免佣卡以日卡/周卡/月卡形式销售 每日价格区间为9.9元至50元[6] - 司机质疑购买后平台减少派单或优先分配短途订单 导致流水未显著提升[6] - 宁波市要求免佣卡使用期限最长不超7天 西安市暂停低价营销活动[6] 专家建议 - 需重点关注专职司机小时收入 一线城市司机日收入目标需达400-500元[7] - 探索基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收入保障机制[8] - 构建"分配-保障-发展"三位一体权益体系 包括动态利益分配和服务分分级制度[8] - 通过高品质差异化服务拓展行业增长空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