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数字主权历史背景 - 印度独立后实施国家主导的工业化战略 借鉴苏联模式 通过五年计划发展重工业 建立科技机构支持本土研发[1][2][4] - 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向印度转让技术 支持建设大型钢铁厂和发电厂 提供机械设备和技术人员培训[4][5] - 199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取消国家主导角色 国有部门私有化 自力更生体制被废除[5][6] 数字技术领域发展历程 - 半导体领域1984年成立半导体综合有限公司(SCL) 投资5000万美元 从5微米技术发展到800纳米技术 曾领先中国和韩国[9][10] - 电信领域1984年成立C-DOT 比华为早3年成立 早期农村交换机技术领先 但因政策变化资金枯竭[13] - 当前半导体制造技术落后 仅能生产180纳米制程芯片 落后领先技术多个周期[11] 现行制造业政策成效 - "在印度制造"战略依赖外国资本 提供补贴/廉价土地/劳动力 但缺乏技术转让[7] - 半导体激励计划4年未取得实质进展 仅美光建立测试组装厂 富士康/韦丹塔/塔塔合作均失败[14][15] - 电子制造激励计划推动手机组装 但零部件依赖中国/台湾/东南亚 五年期满后成本效益存疑[16] 技术依赖现状 - 硬件市场完全依赖外国公司: 个人电脑(美/中/台企主导) 服务器(同前) 电信设备(爱立信/诺基亚) 手机(中国品牌占65%)[19] - 软件平台被西方垄断: 安卓占移动平台95% 谷歌占搜索引擎97% 谷歌浏览器占90% 电商(Flipkart38%/亚马逊35%) 网约车(优步50%)[20][22] - 云计算由亚马逊/谷歌/Azure主导 社交媒体无印度公司: WhatsApp8.53亿用户 Facebook5亿 Instagram4.13亿 YouTube4.91亿[22] 本土技术亮点 - 数字支付系统UPI由印度国家支付研究所开发 被广泛使用 但终端应用被沃尔玛PhonePe和Google Pay主导[22] - 喀拉拉邦推行开源技术: 14000所学校使用开源软件 政府系统采用开源方案超20年[18] - 研究机构取得进展: IIT马德拉斯为ISRO开发18/22纳米Shakti芯片(美国制造) 推出BOSS操作系统和BharOS移动系统[18] 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 行业龙头Infosys/TCS坚持服务商定位 不开发基础大语言模型 专注应用集成[27] - 政府人工智能使命资金增至2.35亿美元 重点构建应用能力而非基础研究 托管Llama开源模型[28] - DeepSeek问世后研发投入增10倍 但资金规模仍不足[27] 数据主权与政策挑战 - 2019年数据主权法案被淡化 数据本地化要求取消 允许数据存储于美国[23] - 与英国协议放弃政府合同保护 允许外国公司竞标IT项目 放弃软件检查权[24][26] - 美国法律对印度用户数据无保护 国家监控加强而隐私保护薄弱[23] 国际合作与未来方向 - 需与全球南方国家组建技术开发联盟 特别是金砖国家 实现技术交换与协作[32][33] - 依托现有世界级研究机构(IIT/IISc/IISER) 在64项关键技术中45项排名全球前五[30] - 需重建国家主导的技术开发战略 利用本土人才库实现技术自主 摆脱西方依赖[32][33]
印度在半导体领域一度领先中韩,直到美国放了一把大火
观察者网·2025-08-24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