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用自主研制的科学利器抵近追踪、持续探测 去揭开台风的“秘密”(科技视点·一线探创新)
人民日报·2025-08-25 06:05

核心技术突破 - 研发临近空间超低气压传感器 大小如指甲盖 采用特殊设计适应20千米至100千米高度极端低温低压环境[1] - 开发四大核心部件系统 分别承担精细探测 信息传输 飞行控制和同化模拟功能[2] - 高动态湿度传感器历经4年迭代优化 通过仿真测试再设计流程实现穿云过程中快速精确采集湿度数据[5] 探测平台创新 - 采用超大型飞艇作为探测母舰 最大直径20多米 长度100多米 可在临近空间长时间停留[2] - 飞艇载荷系统严格控制在200公斤以内 探空仪采用硬质泡沫材料实现极致轻量化[5] - 通过飞艇投放探空仪 结合抵近外测与直接内测方式 实现多要素长过程精细化直接探测[2] 实验验证进展 - 2022年完成探测仪器首次系统集成 同年实现飞艇在临近空间持续飞行80天验证平台可行性[6] - 2023年底在江苏盐城运动平台上完成全套系统性能验证 为高空探测奠定基础[6] - 当前正进行模拟舱测试 在低温低压环境中连续一周验证10个探空仪数据有效性[3] 协同研发体系 - 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 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及天恒长鹰等企业共同攻关[8] - 团队涵盖七大关键设备研发 包括飞行控制器系统 艇载气象雷达 浮空气象感知节点等[8] - 2024年1月获批成立临近空间环境特性及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 系该领域唯一国家级平台[9] 应用前景拓展 - 探测数据可反演分辨率达100米甚至50米级别的数字台风 显著提升台风预报精度[2] - 技术成果不仅服务台风预报 还可为卫星火箭等飞行器设计提供临近空间环境数据支撑[10] - 飞艇平台技术源于应急通信和对地观测领域 2017年与中国气象局联合试验后拓展至气象应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