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换脸变声”诈骗、设备偷窥偷听——如何提升防范意识保护个人隐私
人民日报·2025-08-25 08:13

AI技术安全风险 - AI深度伪造技术可轻易制造虚假视频和音频冒充他人实施违法犯罪[1] - 伪造视频在模拟复杂面部遮挡和光影变化时容易出现卡顿模糊或扭曲现象[1] - AI生成语音可能缺乏自然呼吸停顿和情感起伏并带有机械感或异常背景杂音[1] 智能设备隐私保护 - 智能摄像头和音箱等设备可能成为隐私泄露的后门需要加强风险防范[2] - 购买电子设备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安全口碑的大品牌产品[2] - 设备首次联网需立即修改默认用户名和密码为高强度复杂密码并定期检查APP控制权限[2] 安全验证措施 - 面对涉及资金转账或敏感信息的要求必须通过其他可靠途径进行二次确认[1] - 验证方式包括直接拨打对方常用电话号码或通过共同认识的第三人进行侧面核实[1] - 不使用时应对智能摄像头采取物理隔绝措施如遮盖或断电[2] 法律监管框架 - 通过AI换脸等技术实施诈骗将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追究刑事责任[2] - 操控摄像头偷窥隐私可能构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或非法获取数据罪[2] - 遇到信息泄露或诈骗需保留截图录音等证据并及时报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