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产业发展现状 - 量子科技包含量子计算、量子通信与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支柱,是国家明确大力发展的未来产业 [3] - 中国以合肥、北京、上海为枢纽的产业生态,与美欧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1] - 量子纠错、异构融合与场景落地的突破将决定下一阶段各国量子科技竞争力格局 [1] 区域量子产业生态布局 - 合肥汇聚量子企业93家,覆盖量子芯片、测控设备、软件、应用及产业资本全链条,产生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等前沿成果 [4] - 上海选择中性原子量子计算路线,在60毫秒内成功构建多达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 [4] - 北京研制出微型芯片原子钟,发布夸父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三枚超导量子计算芯片 [4] - 深圳将量子信息列为八大未来产业之一,济南以量子通信为特色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5] 量子技术商业化进展 - 量子通信领域已形成广域网络和实用终端产品,中国建成全球最大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 [6] - 量子密信应用服务用户近600万,广泛应用于政务、政法公安、金融等行业 [6] - 量子精密测量在导航、医疗、工业生产等场景初显应用价值 [7] - 量子计算专用领域价值探索拓展至金融、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七大领域 [7] 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果 - "本源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为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完成超53万个量子计算任务 [7] - 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处理特定问题速度比最快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 [13][14] - 中国量子信息产业相关专利数量超2000件,居全国前列 [12] - 在医疗领域实现乳腺钼靶图像筛查精度显著提升,在算力调度场景实现组合优化问题求解 [7]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建立四维评价体系(技术团队、技术水平、市场前景、转化风险),技术水平占比60%具有决定性作用 [1][8][9] - 实行分级入库管理(A/B/C级),B级以上成果可获基金优先支持及政策倾斜 [9] - 设立高容忍度种子基金,对"科大硅谷"引导基金给予最高50%风险容忍度 [10] - 建设7家概念验证中心,对成果转化前景进行立体研判 [11] 场景驱动与生态建设 - 成立场景工作专班,建立新技术清单与开放应用场景清单,覆盖市政管网、消防救援等十余领域 [1][11] - 对首次应用新场景的大企业给予百万元资金支持,组建真实场景实验室进行长周期测试 [11] - 成立国有企业场景创新联盟,推动量子加密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数据保密传输系统 [11] - 量子印章在政府服务窗口试点,提升行政审批效能 [12] 产业链发展需求 - 量子计算机依赖极低温制冷系统、测控电子学设备及算法开发工具链,需构建完整产业链生态 [14] - 需通过联合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国产自主化,构建"设计—制造—封装"全自主供应链 [14] - 建议以合肥、上海、北京为核心建设国家级量子计算产业示范基地 [14]
瞭望 | 量子科技照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