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资源更好转化为富民资产(治理者说)
人民日报·2025-08-26 06:03
核心观点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超越简单资源变现 通过产业升级和文化赋能实现可持续转化 提升生态资源的经济效益 [1][2][3] 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 - 森林覆盖率超56%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打造"森林粮库" 茯苓、菖蒲、竹笋等绿色产品畅销全国 [1] - 发展山区稻渔综合种养 探索绿色种养循环和林药林菌复合产业模式 提升初级产品溢价能力 [1] - 在资源环境可承载前提下取用有节 避免竭泽而渔的开发方式 [1]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发展康养旅游产业 打造集科普研学、旅游观光、康养食疗于一体的药博园 [2] - 建设栖凤峡等康养旅游示范地 推出天然温泉疗养和山地运动健身等20余种健康养生套餐 [2] - 挖掘蜀道文化和三国文化 开发古蜀道徒步游品牌 开展追觅蜀地的绿野仙踪活动 [2] - 通过研学旅游和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加工和手工艺制作等业态发展 延伸产业链 [2]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 - 推进生态产业化 提升生态品质和产品量质 科学评估开发中的环境风险 [3] - 推进产业生态化 对一二三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 发展生态工业 [3] - 建设环保产业园区 吸引中粮油脂和冰鸟矿泉水等生态企业落户 提升产业结构生态绩效 [3] 可持续发展路径 - 通过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打造、数字化赋能和多元化参与扩大生态产品价值 [3] - 保护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实现生态致富和旅游致富的可持续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