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定位与区域发展 - 党中央于2020年初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旨在形成继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后的第四大经济引擎 [1] - 5年来川渝两地召开10次党政联席会议 推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及宜居地建设落地 [2]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7万亿元 5年增长两个万亿级台阶 全国占比从6.3%提升至6.5% [6] 产业集群与制造业成就 - 形成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电子信息制造业跻身全球前十 [3] - 建成全球最大OLED生产基地 年产全球2/3的iPad、1/3笔记本电脑及超1亿台智能手机 [7] - 汽车产业集群全国第三 产量占全国1/10 全域配套率超80% 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1/5 [8] - 高新技术企业达2.7万家 科技型企业超7万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家 [3][9] 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联通 - 铁路运营里程超9700公里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5万公里 省际通道达26条 [5] - 成渝间每日开行动车超100对 运送超13万人次 高速公路日均人员流动超100万人次 [4] - 成渝中线高铁将实现400公里时速运营 通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 [4] - 成自宜高铁日均运送旅客超5万人次 渝昆高铁川渝段实现宜宾至重庆49分钟通达 [4] 科技创新与研发体系 - 累计建成3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西部科学城采用"一城多园"模式 [8] - 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投入运行 建设1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8][9] - 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3525.3亿元 较2019年增长159% [9] - 新增8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应用研究 [8] 对外开放与物流通道 - 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6万列居全国第一 覆盖欧亚120多个城市 [10] -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7个国家563个港口 2024年重庆段货运量25.18万标箱(同比+41%) [11] - 2024年上半年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300万人次(同比+11.2%) 重庆口岸114万人次(同比+35%) [10] - 西博会签约项目352个 总投资3169亿元 吸引62个国家及27个省份参与 [11] 区域协同改革与民生服务 - 川渝高竹新区探索财税分享模式 统一80项税费征管事项 入驻企业210家(较成立翻番) [6] - 实现355项政务服务"川渝通办" 935家医院161项检查结果互认 社保卡"一卡通"跨省协同 [3][12] - 实施3批次便捷生活行动 养老保险转移"零跑路" 医保年限互认 住房公积金跨区域通用 [12] - 完成1300万亩生态林建设 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保持Ⅱ类 建成45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12]
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四川日报·2025-08-26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