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教室当车间 作品成产品
人民日报·2025-08-26 10:27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 辽宁职业院校年均输送23万名高素质技能人才 其中85%以上留辽就业创业 为区域发展和东北全面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1][2] - 校企共建20个订单班 创新"教室即车间、作品即产品"培养模式 与华晨宝马 沈鼓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 [3] - 全省布局10个省级产教联合体 聚焦先进装备制造 石化和精细化工等万亿级产业基地 形成19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体 [4] - 1750家院校 企业 科研院所参与1514个人才联合培养 技术攻关及实训基地共建项目 [4] 工匠培育体系 - 实施"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工程 遴选一线优秀企业员工作为"匠苗" 采用"一匠一案"定制化培养方案 [6] - 64.7万名职业院校学生覆盖装备制造 石油化工 电子信息等19个专业大类 与"老字号 原字号 新字号"产业深度耦合 [6] - 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金牌获得者留校任教 体现工匠精神传承机制 [5][6] 国际化办学进展 - 建立海外产业学院"墨子工坊" 首批签约10个建设项目覆盖俄罗斯 加纳等9个国家 年培训规模达200人次 [7] - 在中亚 非洲等地设立眼视光 铁路运输等实体化产业学院 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7] - 推动职教标准输出 接纳马来西亚师生参与新能源汽车 AR技术故障诊断 工业机器人等实训课程 [8] - 开展直播电商 信息技术深度体验课程 传递产教协同发展理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