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 - 深圳从1980年不足3万人的边陲小镇发展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1] - 城市通过开放包容和敢为人先的政策吸引人才 实现奋斗者与城市共同成长[1] 核电行业 - 大亚湾核电站自1993年投入运营 团队累计完成超230次大修堆芯核燃料装卸任务[5] - 核燃料创新工作室承接30多项科研项目 获得60多项国家专利[5] 建筑工程 - 深圳地王大厦(1995年)和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等超高层建筑推动钢结构施工技术进步[9] -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项目延续城市天际线升级进程[9] 社区改造 - 龙华区上围艺术村开展城中村改造 通过共建花园营造熟人社区[11] - 景观设计专业团队致力于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11] 生态保护 -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作为候鸟越冬栖息地 由护林团队守护二十余年[15] 物流航空 - 顺丰航空内部培养飞行员机制成熟 737机队飞行员2024年出勤天数与飞行小时数创纪录[18] - 企业从仓储业务向航空运输拓展 员工从仓管员晋升为责任机长[18] 机器人产业 - 深圳及周边地区具备硬件开发人才优势 产业链覆盖电路板/芯片/机械加工配件[22] - 人形机器人研发企业依托本地供应链优势开展创业[22] 低空经济 - 无人机配送业务在深圳快速发展 需配备超视距机长进行远程监管和操控[26] - 低空运行管理中心负责调度无人机并保障飞行安全[26] 电子产业 - 华强北作为中国电子第一街 商户从2平方米柜台扩展至品牌体验店[29] - 智能眼镜等新产品推动柜台月销售额达20多万元[29] 航空管制 - 深圳机场从单跑道发展为三跑道系统 日航班架次从三位数增至四位数[33] - 空管团队研发操作预警系统 安全指挥航班超百万架次[33] 体育产业 - 攀岩运动在深圳发展成熟 培养出国家攀岩队现役运动员[35] - 运动员13岁入选国家集训队 2023年获亚洲区奥运资格赛全能冠军[35]
新华全媒+|深圳特区45周年:光影里的奋斗 岁月中的同行
新华社·2025-08-27 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