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开发莫忘“自家人”(来论)
人民日报·2025-08-27 06:22
产业振兴模式 - 乡村产业振兴需依托资源禀赋与企业合作开发文旅及研学项目[1] - 当前部分项目存在不接地气问题 如研学基地以外地儿童为主且本地儿童参与不足 民宿开发导致村民租金压力上升[1] - 成功案例显示需建立村民主导机制 如浙江嘉兴墅丰村通过庭院经济形成服务中心+运营公司+村民的利益联结模式[1] 利益分配机制 - 村民可通过闲置农房出租及村集体分红获得收益[1] - 企业合作项目需优先惠及本地居民 如教学基地课程向本村儿童开放[1] - 项目开发需确保信息公开和村民监督权以实现公平分配[1] 可持续发展要素 - 项目需扎根乡土并盘活资源以凝聚人心[1] - 前期调研需深入田间倾听民意 规划需紧扣普惠民生需求[1] - 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实现多方共赢和长远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