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及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提出15条具体措施 从五大方面系统性解决林业融资难题 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2]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 - 拓宽可抵押林权范围至用材林中幼林、毛竹林、果树、设施花卉、苗木等 [4] - 推行农户信用评价与林权抵押相结合的可循环信用贷款 探索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法人授信与成员授信结合模式 [4] - 完善林权收储担保和评估机制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收储服务 各地需制定统一评估准则与收费标准 [4] - 强化抵押林权管理与处置 优先安排符合采伐条件的抵押林权采伐指标 不符合条件则引导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 [4][5] - 健全林权抵押登记机制 提高效率并压缩办理时间 鼓励建立林业数据库与线上交易流转平台 [6][7] 强化林业重要战略实施金融保障 - 加大国家储备林建设金融支持 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增加贷款投放 [9] - 探索金融赋能重要生态工程建设 包括生态保护红线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与金融服务对接 [9] 加大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投入 - 针对家庭林场、村集体林场、股份合作林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提供适配金融产品与服务 [10] - 创新林下经济金融支持模式 重点覆盖林菌、林药、林菜、林禽、林蜂及森林康养产业 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与利率 [10] - 推动林下产品"产供销"一体衔接 提供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环节差异化融资服务 [11] - 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 综合运用信贷、股权、债券支持森林食品培育、旅游康养基地建设、废弃物回收利用及设备研发升级 [11] 建立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探索林业生态产品抵押价值评估方法 合理设定贷款额度与期限 推动生态资源向资本转化 [12] - 应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担保质押登记 支持林业碳汇能力提升 [12] - 通过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森林资源全生长周期识别模型 为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提供可信数据源 [14] 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及保障机制 - 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 [15] - 拓宽涉林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债融资 鼓励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三农"、绿色金融债券 [15] - 探索构建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责任保险在内的森林保险产品体系 [15] - 金融机构需健全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加强贷后管理及不良贷款处置 [16] - 各地加快构建评估、保险、监管、处置、收储五位一体风险管理机制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16] - 建立金融支持林业改革发展工作会商机制 央行强化货币政策工具与债券融资支持 金融监管部门指导银行合规经营与风险防控 [16]
一图读懂三部门推动林业金融创新15条举措
人民网·2025-08-27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