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写真)“乞巧果子”推陈出新 七夕“传统味”激发新消费
中国新闻网·2025-08-27 11:19
核心观点 - 传统七夕食品巧果通过食材创新、造型升级和跨界融合成为节日消费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激发新消费活力并延伸产业链条 [1][2][5][7] 产品创新 - 北京稻香村推出七款造型巧果礼盒 采用芝士山楂和炼乳等新馅料搭配传统工艺 [2] - 威海金麦兜使用果蔬鲜汁调色 使巧果自带果香成为儿童零食 [2] - 青岛忆胶东以海藻糖替代蔗糖降低甜度 适配老年消费群体 [2] - 烟台鲁艺轩花饽饽改良工艺 调整牛奶鸡蛋蔬菜汁含量和发酵时间 实现入口即化口感 [5] - 咖啡店将巧果碎撒于奶泡制成七夕特饮 茶馆推出巧果配桂花乌龙套餐 形成跨界消费场景 [7] 工艺与文化传承 - 烟台威海青岛地区保留手工雕刻果模非遗技艺 88岁传承人使用三代梨木模子制作纹样 [1] - 果模制作技艺传承人工坊本月售出数百个手工模子 除传统喜鹊莲蓬纹样外 融合爱心等现代元素的定制图案需求旺盛 [5] - 浙江宁波烘焙工坊推出南瓜泥火龙果粉调色体验课程 烟台景区结合鹊桥许愿活动推广民俗体验 [5] 消费与产业链 - 烟台鲁艺轩花饽饽店铺七夕前每日生产数十斤巧果 通过网络平台承接全国订单 [5] - 巧果串联原料供应、模具制作、零售及文旅体验产业链 在节日经济中释放活力 [7] - 咖啡配巧果套餐成为年轻消费者新选择 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形成热点传播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