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光伏设备行业30家上市公司中20家营收同比下滑,15家净利润亏损[2] - 龙头企业出现显著亏损:通威股份营收405.09亿元(同比-7.51%)亏损61.02亿元,隆基绿能营收328.13亿元(同比-14.83%)亏损25.98亿元,TCL中环营收133.98亿元(同比-17.36%)亏损48.36亿元[2][3] - 部分企业亏损收窄:隆基绿能同比减亏26.61亿元,主要因运营提效致费用下降及资产减值减少[3] 供需与库存状况 - 行业自律使多晶硅/硅片价格企稳,但去库存进度不及预期[1][5][6] - 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速降至15%以下,多晶硅出现2013年来首次负增长,硅片出现2007年来首次负增长[6] - 需求端受"抢装潮"透支及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国内外需求增长整体放缓[1][4] 海外市场动态 - 全球光伏市场增速放缓,传统海外市场装机萎缩,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因规模小对增长支撑有限[7] - 美国政策变动(取消清洁能源优惠+拒批风光项目)增加不确定性,企业海外布局难度加大[7] - 供应链布局从效率导向转向政治因素主导,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合作伙伴[7] 技术发展挑战 - 钙钛矿技术处于起步阶段,虽具原料/成本/效率优势,但规模效应未显且受晶硅低价竞争压制(晶硅价格约0.7元/瓦)[8] - TOPCon/HJT/BC等晶硅新技术路线未形成行业共识,低利润空间抑制配套环节创新活力[9] - 国际技术合作受阻,日本/美国加速钙钛矿研发,欧盟重启晶硅光伏,国内外技术交流障碍增多[8] 政策与行业呼吁 - 行业自律缺乏强制性,中小企业为生存抢占市场份额导致"最低价中标"困境(某项目中标价0.69元/瓦低于成本)[6] - 呼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虚标功率"等行为,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引导金融机构加速行业整合[9] - 需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破解行业困境[1][9]
上半年光伏产业困境依旧,行业深度调整或仍未结束
新华财经·2025-08-27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