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从洛川会议到百团大战 解码中国共产党如何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央视网·2025-08-27 21:39
历史背景与军事对比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本以士兵失踪为借口炮轰宛平城 企图武力吞并中国 [1] - 中日军事力量悬殊 日本年产钢580万吨 可造数千架飞机和上万辆坦克 中国粗钢年产量仅4万吨 不足日本1% [1] - 日军参谋本部曾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 但战争不仅是钢铁弹药较量 民族危亡下血肉之躯亦可对抗钢铁洪流 [1] 抗战方略与统一战线 - 卢沟桥事变次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电 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筑成民族统一战线长城抵抗日寇侵掠 [2] - 1937年8月洛川会议指出中国抗战是艰苦持久战 胜利关键在于发展全面全民族抗战 为国共合作奠定基础 [4] - 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南方8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开辟敌后战场形成战略夹击态势 [4] 关键战役与战术创新 - 1937年9月平型关伏击战歼灭日军千余人 击毁汽车100余辆 缴获步枪1000余支 机枪20余挺及大批物资 [6] - 百团大战原计划22个团参战 实际扩张至105个团 共毙伤日军两万余人 摧毁日军封锁体系 [9] - 创造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灵活歼敌方法 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汪洋大海 [13] 牺牲贡献与国际评价 -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1942年指挥总部突围时牺牲 年仅37岁 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级别最高将领 [15] - 美国驻华武官戴维斯1944年评估报告称共产党军队以步枪手榴弹和土制地雷等简陋装备成功牵制日军主力 堪称二战最卓越敌后作战范例 [17] -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力量承担对日全面反攻主要任务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