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耳目一新的关键(创作谈)
人民日报·2025-08-28 06:38
没有真实,年代剧就没有意义。有观众反映,《生万物》的人物塑造不同以往。比如,地主宁学祥有作 为剥削阶级的冷酷和贪婪,也有勤俭的一面;费左氏虽然是一个封建礼教的深度受害者,但也深明大 义、敢作敢为、忠诚尽责,是费家的顶梁柱。农民之中,既有兢兢业业、不懈努力的封大脚,也有不务 正业、游手好闲的铁头……观众之所以感觉人物形象鲜活,就是因为我们努力做到每个人物都有原型, 不做扭曲化、脸谱化的艺术处理——真实的人物总是最有感染力的。 我们全程实景拍摄,尽管增加了不少成本,但从呈现效果来看,是完全值得的。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 电视剧也做了浪漫主义的处理,比如绣绣娘出殡的那场戏,让现实中的绣绣与绣绣娘的幻象相遇,全剧 大结局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努力使现实主义的表达得到升华。 贴近泥土进行创作,是我的理念。《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芝麻胡同》……我创作过一些反映新 中国成立以来百姓生活流变的电视剧。要出新,非常难,要实现突破,就得往更深处挖掘。比如,新中 国从何而来?这么一挖掘,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历史根脉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之中。不理解新中国成 立前后的历史,不理解几千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就无法理解今天的中国。《生万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