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核心 - 车路协同技术将"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相结合 形成"感知—决策—管控"闭环 实现比单车智能更安全的智慧交通运行模式[3] 试点实施路径 - 四川将试点任务拆解为三个层次:先找业务场景 再建试验场 最终推广到整条高速公路[3][5] - 建成西南地区首个5G智能网联及L4级自动驾驶高速封闭测试场 测试路段达2.6公里[4] - 依托成都绕城高速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及成宜高速公路局部路段开展特殊场景车路协同应用[5] 技术突破与示范建设 - 攻克15项关键技术 包括高速公路大间距低成本雷视融合感知技术 适应线形特点的异构网络传输技术[3][8] - 在三条高速公路打造340公里示范线 实现事故"秒级发现 分钟级处置"[3][5] - 成都绕城高速"智慧眼"平台实现85公里全息感知覆盖 联动导航平台实现精准预警[5] - 成宜高速公路应用数字孪生技术 为交通数字化转型树立标杆[5] 运营成效 - 成宜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下降60% 交通事故处置效率提升30% 交通安全治理能力提升30%[6] - 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早高峰断面流量提升12% 平均车速提高10% 晚高峰拥堵时长缩短25% 交通恢复时间从30分钟减至18分钟[7] - 通过智慧杆摄像头和AI算法 事故检测到路巡人员到场处理仅需9分钟 相比传统1小时处理时间大幅提升[6] 产业发展与标准建设 - 四川参与4项国家标准编制 川渝两地联合发布全国首个智慧高速地方标准 涵盖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总体技术要求等4方面内容[8] - 每公里道路的路侧感知设备投资在150万-200万元之间 预计到2025年路侧智能感知市场规模累计将超过400亿元[9] - 成都已聚集汽车制造业企业1000余家 形成规模较大 种类齐全 生态完善的产业体系[8] 试点推广计划 - 四川将通过网格化智慧单元建设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智能化水平[7] - 四川7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将于年底全面完成 目前已有4个项目通过验收[9][10]
“车路协同技术发展”建设试点通过验收 让汽车驶上“智慧的路”
四川日报·2025-08-28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