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中国共产党通过全面发动人民群众 建立人民战争体系 实现抗日根据地生存壮大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5][7][16] 战略方针 - 1937年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确立"全国人民总动员"战略方针 构建人民战争体系 [7] - 毛泽东1938年发表《论持久战》 系统阐述"兵民是胜利之本"思想 赢得各界支持 [7] - 实行全民族全面抗战路线 与国民党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7] 政治建设 - 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权 共产党员 左派进步分子 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7] - 采用豆选法等灵活形式 实现根据地80%以上群众参与民主选举 [9] - 开明绅士李鼎铭当选边区政府副主席 体现共产党精诚团结的政策 [7] 经济政策 -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晋察冀北岳区农民平均每户年减租1.5石粮食 相当于多出两个月口粮 [11] - 保留交租交息政策 兼顾地主利益 减少阶级对立 [11] - 美国特使卡尔逊称赞中共经济动员是战争史上的创新 [11] 军事斗争 - 开展地道战 形成户户相通 村村相连的地下阵地体系 [12] - 山东海阳县军民开展地雷战超过2000次 毙伤俘敌1025名 [12] - 鲁南铁道游击队活跃在日军心脏地带 阻断侵略动脉 [14] 群众支援 - 各村组织烙饼突击队 昼夜不停烙制20多万张杂粮饼 [1] - 青壮年运输队肩挑车推形成百余里送粮长龙 [1] - 唐县30多名妇女将2000斤食盐分装300床棉被 历经9昼夜突破5道封锁线 [14] - 1942年冬定县群众为运送棉衣原料 有7人牺牲在封锁线上 最终制成200余套棉衣 [16] 抗战成果 - 到抗战结束时 建立19块抗日根据地 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16] - 发展民兵260余万人 人口近1亿人 [16] - 形成全民族抗战的铜墙铁壁 使日军无法实现短期灭亡中国的计划 [16]
焦点访谈|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筑起全民族抗战的铜墙铁壁
央视网·2025-08-28 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