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转型总体要求 - 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2] -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 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 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 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2] - 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2] 现代化城市体系优化 -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推动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3] -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 做强做精核心功能控制规模 合理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 布局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3][4] -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供给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4] 城市发展新动能培育 - 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5] - 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 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闲置传统商业设施 建立建筑功能转换规划调整机制 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5] - 建立可持续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统筹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和金融资金渠道 中央财政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支持 强化中长期信贷供给发挥债券股票市场融资功能[6] 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营造 - 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 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 稳步推进城中村危旧房改造 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7] -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优化布局结构功能 加快地下管线管网建设改造 强化5G千兆光网覆盖 优化算力设施建设布局[8] - 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 健全精准高效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 健全普惠育幼服务体系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8] 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 推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 实施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行动 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9] -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推广节能低碳生活用品 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9] -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 健全城市公园和绿道网络体系 推动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 加强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治理 推动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10] 城市安全韧性增强 - 加强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管理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 实施城镇预制板房屋治理改造行动[11] - 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管理 分级智能精准管控重大风险源 常态化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评价制度[11] - 提高城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水平 推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 构建分级分层分流救治体系 加强应急医疗物资储备[12] 城市文化繁荣发展 - 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 完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13][14] -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强化城市规划管控引导作用 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 不得大规模迁移砍伐树木滥建文化地标[14] - 丰富城市精神文化生活 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优化城市文化产品供给 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等融合发展[14] 城市治理能力提升 - 完善城市治理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统筹协调机制 健全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15] - 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打造集约统一数据融合高效协同的城市数字底座[15] - 加强城市社会治理 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 用好市民服务热线完善群众诉求响应办理机制 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新华社·2025-08-29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