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濠江流向黄河: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家国乐章”
新华社·2025-08-29 23:16
文章核心观点 -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音乐为武器投身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斗争 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成为最具民族气概的艺术精品 86年来持续激发中华儿女爱国情怀 [1][6][11] 冼星海生平与创作背景 - 1905年出生于澳门疍家渔船 童年受母亲咸水歌谣和劳动者歌声启蒙 [4] - 1935年从法国学成归国后立即投身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创作《救国军歌》等革命歌曲 [6] - 1938年奔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 1939年用六个日夜完成《黄河大合唱》60多页手稿 [7][8][9] - 一生创作600余首歌曲及300余部大型音乐作品 1945年病逝于苏联 [10] 《黄河大合唱》艺术成就与影响 - 1939年4月13日首演后迅速传遍全国 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演出超100场 [9] - 1944年被译成英文成为反法西斯斗争"东方号角" 1957年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 [9][11] - 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演出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 2019年随嫦娥一号卫星响彻宇宙 [11] - 全球有华人处即有该作品 近年在美国纽约 澳大利亚悉尼 泰国曼谷等地持续演出 [1][11] 当代纪念活动与精神传承 - 2024年澳门举办系列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市民自发在冼星海铜像前献花合唱 [2][3] - 俄罗斯莫斯科举办第十四届"莫斯科之春"音乐会 中俄学生共同唱响《黄河颂》 [10] - 中国多地开展纪念活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快闪表演 山西海峡两岸音乐家壶口瀑布合奏 内蒙古9省区"同心颂黄河"等 [11] - 冼星海纪念馆在延安原貌复建 澳门俾利喇街纪念馆持续举办展览报告会 [2][7]